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课程
课程
1.
幼儿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要形式。
2.
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这表明幼儿园课程具有()
3.
课程中的“链接”又名()
4.
数据库中存放两个关系:教师(教师编号,姓名)和课程(课程号,课程名,教师编号),为快速查出某位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应该()
5.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6.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7.
2000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这一指导性文件时将“教学计划”的名称改为“课程计划”。
8.
课程实施阶段包含了哪些层次的课程?
9.
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不是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10.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11.
我国()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12.
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13.
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14.
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15.
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等
16.
幼儿园课程目标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17.
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课程定义是“课程即目标”。
18.
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19.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20.
隐性课程的类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