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游戏
游戏
1.
在游戏的过程中,无论是娱乐类游戏还是竞技类游戏都必须附有一定的游戏说明,即这个游戏“怎么玩”以及“输了怎么办”。
2.
幼儿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假想成为注射器,体现了游戏的()特征
3.
游戏活动不是自主性活动,但活动中的幼儿处于积极状态中,能主动与游戏材料、游戏环境和游戏中的同伴、成人进行互动,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并尝试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4.
()是游戏的最基本属性。
5.
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把布娃娃拿走了,他的过家家游戏也会因此停止,这反映了该儿童思维属于()。
6.
游戏的生命体现在()
7.
假扮游戏与传统游戏整合情境设计特别适宜角色意识还没完全建立的小班幼儿。
8.
创造性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
9.
零和游戏就是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10.
游戏是幼儿最不喜爱的活动,但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11.
3~4岁幼儿的语言教学游戏应以发音游戏和词汇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教师可以直接参加,担任游戏的重要角色。
12.
人物和故事的游戏化,其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学会游戏人生。
13.
游戏投射属于()。
14.
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在老师讲解游戏规则之后,便可以让幼儿自主游戏,老师只要处于旁观的地位即可
15.
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设计需要有三个步骤:设置游戏情景、老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
16.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为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结构游戏的技能,以积木游戏为例,大班幼儿能搭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能对称或加以装饰。大班幼儿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且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17.
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18.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为中班幼儿在开始时通常只是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光拿着玩,还不会搭。中班幼儿玩结构游戏的时间一般是10分钟,在10分钟内幼儿能够维持建构兴趣和游戏乐趣,抑制非游戏行为产生。
19.
专门化玩具亦称儿童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20.
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5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中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1
2
3
4
5
6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