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事物
事物
1.
体现了人的聪明才智、创造力量的事物一般被认为是美的。()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于2012年10月颁布,该《指南》强调儿童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
3.
对立联想是指有对立关系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
4.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
5.
一个对象是把事物的属性和对属性数据的操作方法结合成的整体。
6.
创新是指接受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一种新事物的过程。
7.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9.
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10.
时空、角色倒置,站在事物的对立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11.
类比法是主要以大量联想为基础,对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以不同事物间相同或类似点为纽带,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想象力、直觉与灵感等。
12.
从事物的发展的时间过程来看,正确出现的顺序是()。
13.
按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分类列项的科普文结构布局方式是()。
14.
按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或人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进程来布局的科普文结构方式是()。
15.
材料的分析,是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16.
自我为中心是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并判断事物
17.
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18.
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不会只停留在全面了解其状况的层次上。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么样”的基础上,人们还需要明白事物和现象“为什么”(why)会是这样,这说的是哪种目的的调查?
19.
循环变动(C)指现象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由于普遍的、持续的、决定性的基本因素的作用,使发展水平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例如人类寿命的延长、生产力的发达、土地面积的缩小等都是全球的长期趋势。认识和掌握事物的长期趋势,可以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
20.
一个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正确)
«上一页
1
2
3
4
5
6
...4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