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荀子
荀子
1.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段话在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的启示是()。
2.
荀子把把“臣道”划分为“大忠”“次忠”“下忠”和“国贼”等层次。()
3.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4.
《荀子·正名》说:“刑名从()”。
5.
《荀子·天论》中说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下列材料中所蕴含哲理和前述材料最一致的是()。
6.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7.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自《荀子·修身》,这表明()。
8.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明()。
9.
荀子在《劝学篇》中描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10.
荀子认为孔子最能()。
11.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
12.
《齐民要术》些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易经》提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荀子》里讲:“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天文与人文相生相伴,“取之有度,用之不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
1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14.
荀子继承孔子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
15.
荀子游学于齐的经历包括()。
16.
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是()
17.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孔子、荀子、墨子等对射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将射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18.
荀子提出了下列哪些重要思想?()
19.
荀子曰:“礼有三本”,分别是()。
20.
荀子曾经三次担任了稷下学宫的“祭酒”,请问祭酒的现代义是什么?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