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陈独秀
陈独秀
1.
五四时期,陈独秀提出“文之大别有二,一曰应用之文,一曰文学之文”。开启了“文学”作品与“应用文”两类文体比较研究的先河。
2.
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的思想。
3.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
4.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
5.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是指()
6.
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
7.
新文化运动是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开始的。
8.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9.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A.毛泽东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
10.
1915年9月,陈独秀在()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1.
1917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12.
1915年9月,陈独秀在()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3.
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发挥了领导作用。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有比辛亥革命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14.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成立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
15.
陈独秀《寄沈尹默绝句四首》“论诗气韵推天宝,无那心情属晚唐。百艺穷通偕事变,非因才力薄苏黄。”诗中的“穷通”指的是()。
16.
陈独秀《告少年》写于1940年,这是他写给()的。
17.
电影《开天辟地》中,陈独秀前往上海,一次次深入工人中间发表演讲,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他说:“我们大家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样不是我们做工的、种田的做出来的?你们是社会的栋梁、台柱子,没有你们()”。
18.
“自君别湖水,天地失清秋。”出自陈独秀的()。
19.
党的二大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20.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