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地震
地震
1.
地震四要素包括:()、()、()和()。
2.
发生地震时,在办公室中如何避震()。
3.
在地震前如出现大风、暴雨、大雪、地震云等征兆是属于地震征兆中的()。
4.
()在发生地震时,这种深海鱼才会被震上来,也就会被人类捕捉。
5.
钻井前常根据地震资料利用()预测地层压力。
6.
在家(高层住宅)发生地震时,应该()。
7.
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的场所是()。
8.
家庭地震应急包内应准备的物品是()。
9.
对地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10.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特别是帝王的不作为有直接关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売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准确预测
11.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I级、II级、III级和IV级。
12.
《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13.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千多次,一般情况下,()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14.
地壳的不断运动是孕育地震的温床。在这个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其附近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这就是地震的"前兆"现象。
15.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中国地震局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工作。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的罚款
17.
()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地震应急保障措施。
18.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规定,坝高()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诱发5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油田、矿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19.
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叫()。
20.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提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11
12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