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地震
地震
1.
一次地震,有()个震级。
2.
我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是()。
3.
地震的大小(震级)是()确定的。
4.
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5.
地震时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6.
听到地震谣传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是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7.
地震灾区典型的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应当列入灾区的重建规划。
8.
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力量大小的一种标度,它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9.
各类学校都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10.
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次。
11.
地震时,为防止多次灾难的发生,城镇居民应迅速()
12.
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度性安置与恢复重建和地震科学技术研究等。
13.
地震发生时要“先跑后躲”,不要先躲。
14.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下列地震预报意见需要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国务院的有()。
15.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指挥平台的特点有()。
16.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国地震局接到海域地震信息后,立即开展分析,预测海域地震对我国沿海可能造成海啸灾害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发布相关的海啸灾害预警信息。
17.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所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时将震情、灾情等信息报上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18.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19.
任何单位根据地震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提出的地震预测意见,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书面报告,情形危急时,也可以将其地震预测意见向社会发布。
20.
属于地震谣言的情况是()。
«上一页
1 ...
4
5
6
7
8
9
10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