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文学
文学
1.
最早的叙事文学是()
2.
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一些在思想倾向、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
3.
文学活动并不只是单纯的作家创作活动,他还是作品的传播,消费和接受活动,文学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文学作品的价值才得以真正的实现,文学活动才能真正的完成。
4.
狭义的文学阅读只有目的有动机的指向文学文本的,以审美方式来完成的阅读活动和过程。
5.
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世纪完成的。
6.
《辞海》是这样定义文学的:“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
7.
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8.
古典型文学是侧重于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主观理想的一种文学形态。
9.
中国文学,即中华民族的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10.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1.
民间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中国古代文学的二分之一强,是文学的一个分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任何民间文学的研究,必须从文学的唯一角度出发,才能有研究成果。
12.
解读文学,就意味着解读()。
13.
()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14.
()是德国启蒙文学的第一位代表,是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15.
()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成为沟通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16.
新时代的“文学创意写作”有4个特征:1、与文学阅读紧密相连;2、是拥有()的写作;3、是学习、创造各种新文体的写作。
17.
台湾最早的文学是以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原住民文学。
18.
认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提出“永恒的人性的文学”的是()。
19.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的作者是()。
20.
30年代的人文主义思潮延续了五四时期的“普罗文学”的精神观念并且在理论资源方面多有开掘。30年代在左翼文学思潮中兴起了以阶级为标志的、具有斗争精神与激情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念。而世俗化的“人”的观念与话语,则体现在新感觉派等表现社会日常生活的通俗小说创作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