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蒸气
蒸气
1.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的特征谱线,通过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减弱的程度,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
2.
易燃液体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危险是易挥发的蒸气易与空气混合,引发燃烧和爆炸。
3.
空气中水蒸气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4.
下列不属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的表示方法的是()。
5.
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最大量有一定的限度,称为()。
6.
水蒸发为蒸气是由于():
7.
在再沸器中溶液()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8.
2类非易燃无毒气体泄漏时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方向。()
9.
3类易燃液体事故,泄漏时杜绝火源。易燃液体蒸气只要遇到明火或火花,即可能发生爆燃。因此,在液体流散区域内和蒸气扩散范围内要彻底消除()、切断电源,以防不测。
10.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
11.
对受限空间内可燃或有毒气体(或蒸气)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12.
物理性爆炸是指由于热作用,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气,使体积膨胀,压力(),大大超过容器本身的极限强度,从而发生的爆炸。
13.
()是评定可燃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等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
14.
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15.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
16.
可燃气体或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现象,称为)。
17.
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发生的爆炸,称为()。
18.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以上时,能抑制汽油蒸气及其它易燃气体的爆炸。
19.
含毒物质受热或燃烧分解出的有毒气体或蒸气不包括()。
20.
苯不溶于水,其蒸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倍,其蒸气往往浮于地表及下水道、沟渠、厂房死角等处,有潜在的爆炸危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