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邓小平
邓小平
1.
第五章: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2.
第五章: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3.
第五章:关于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有一著名论断,这就是()。
4.
第五章: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5.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战略目标。
6.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哪个词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
7.
邓小平同志的11个安全观中排在前三位的是?()
8.
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在中山大学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维日用品,一日三餐也很丰盛。在此期间
9.
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段话表明()。
10.
邓小平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11.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
1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长期思考的结果。这一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搞清楚这一问题,就要清醒地认识到()
13.
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14.
邓小平强调:“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改革的同时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因
15.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学说,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为了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的命题是()
17.
党的十二大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邓小平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新论断。他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所紧紧围绕的根本问题是()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其中,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的是()
19.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南方谈话标志着()
20.
()构想是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以实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4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