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胶结
胶结
1.
形成石灰岩的碎屑被粒径0.01-0.005mm的方解石颗粒充填并固结成岩时(放大镜可辩),称()胶结。
2.
同一成分的胶结物,其产状不受成岩环境变化的影响。
3.
颗粒周围的早期方解石胶结物一般呈现()形态。
4.
石英胶结物的大量出现代表碱性成岩环境。
5.
碳酸盐岩的结晶方解石胶结物一般都比灰泥的晶粒粗大,通常大于0.005mm或0.01mm。
6.
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是自生矿物。
7.
胶结作用的类型有:
8.
某砂岩呈灰色,块状,其成分组成是,颗粒90%,其中石英76%,长石14%,岩屑8%,云母及其它颗粒2%,粘土杂基7%,方解石胶结物3%,故此岩石为
9.
某砂岩呈灰色,块状,其成分组成是,石英67%,长石24%,岩屑9%,粘土杂基17%,方解石胶结物3%,故此岩石为:
10.
杂基和胶结物可统称为填隙物。
11.
碎屑岩的成分主要包括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
12.
月壤主要由()等矿物和胶结质玻璃组成。
13.
独具匠心,为中国古代重要科学创新,采用“种蛎固基法”使桥基和桥墩胶结牢固的是()。
14.
()是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胶结包裹起来,减少有害物质从废物中向外迁移、扩散,使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
15.
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16.
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17.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由胶结力、()和()三方面组成。
18.
页岩是通过粘土颗粒胶结而成的,其强度随颗粒间的引力增大而()。
19.
我国古代建桥,为使桥墩和桥基胶结牢固,采用了“种蛎固基法”的桥是()。
20.
为了使桥基和桥墩石胶结牢固,采用“种蛎固基法”的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