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威尔第
威尔第
1.
下面歌剧作品不属于威尔第创作的是?
2.
听音乐回答曲名,音乐属于威尔第的作品名称为?
3.
蒙特威尔第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音乐的高潮明显集中于第三幕,这首歌在结构上是一首变奏分节歌,是整个作品()的顶点。蒙特威尔第特意为这段唱写了两行独唱的旋律,一种是没有装饰音的,另一种则是加了很多的装饰。他在这里向歌手指出了他想要的声乐效果。详细的(),也
4.
蒙特威尔第的音乐风格的根源来自他()。柏拉图认为音乐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同时,他也和其他古希腊哲学家一样认为音乐具有打动情感和陶冶人格的特性。因此,蒙特威尔第追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清晰而准确地表达歌词和歌词中的情感。在这一点上,他的思想与()的成员
5.
《奥菲欧》虽然不是最早的歌剧,但却是早期歌剧中()的一部。蒙特威尔第的《阿丽安娜》据说在戏剧性上超过了《奥菲欧》,而且更流行,但可惜它只有脚本和一首悲歌保存至今。蒙特威尔第的最后一部歌剧《波佩亚封后记》的艺术成就也很高,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上。在这部歌剧中
6.
总之,在1600年前后诞生的意大利歌剧,经过蒙特威尔第、卡瓦利和切斯蒂等人的努力,在斯卡拉蒂的作品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7.
蒙特威尔第在他中后期的牧歌(指他的第五至第九卷牧歌)中,不仅运用了很多“第二常规”的手法,而且逐渐采用了通奏低音的主调织体。这样,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多声部合唱的牧歌,在这时便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由独唱声部和通奏低音声部构成的牧歌,旋律
8.
在卡契尼的作品中,突出于和声背景之上的独唱声部非常富于表情,经常用灵活的节奏和朗诵式的音调来和诗歌的结构相吻合。在自由处理一些不协和音时所采用的手法,显然是和蒙特威尔第的“第二常规”相关联的。这种近乎语言的音乐风格也被称作“宣叙风格”,有人把这种风格再分为
9.
蒙特威尔第在1643年逝世后,威尼斯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有()。
10.
蒙特威尔第出版于1610年的《圣母弥撒与晚祷》,是用()写成的。这是一种从文艺复兴末期逐渐孕育,而在巴罗克时期走向成熟的新风格。它是指那些()的作品;而且,器乐部分不再仅仅是(),而是有时也()。声乐与器乐这二者之间处于()的关系中。
11.
蒙特威尔第在他的《牧歌集》第四卷中就出现了许多大胆的不协和音的使用。这些新的作曲实验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论,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一个叫()(G.M.Artusi,1540—1613)的意大利理论家。
12.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的前言中提出了()的思想。
13.
在和阿图西的争论过程中,蒙特威尔第的弟弟朱里奥(GiulioCesareMonteverdi)也曾撰文捍卫他哥哥的观点,强调()
14.
“第二常规”的思想根源实际上来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这部著作中,柏拉图就曾提出()。也就是说,在音乐、节奏和歌词的关系中,歌词应是第一位的。按照朱里奥·蒙特威尔第的说法,这种自古希腊的柏拉图之后就已丧失的原则,直到()才被重新发现。最初发现它的
15.
蒙特威尔第自己也认为,“第一常规”在()的作品中已达到了完美境界,而“第二常规”则被运用在他自己的以及罗勒、杰苏阿尔多、卡契尼、维尔特等许多作曲家的作品中。在运用这种常规时,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而他的最终目的就是()。
16.
普契尼发展了威尔第晚期的艺术成就,并不断探索革新艺术表现手法。
17.
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是《达芙妮》,但是西方歌剧的基本音乐形式是由蒙特威尔第奠定的。
18.
威尔第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作曲家?
19.
威尔第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他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被誉为”乐圣”。
20.
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在那不勒斯上演了第一部意大利的喜歌剧《女仆管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