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礼乐
礼乐
1.
中国礼乐文化的提升是在
2.
《春秋公羊传》宣称:中国与夷狄之分,只在()文化,谁行礼乐,谁就是华夏。谁没有礼乐,谁就是夷狄。
3.
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
4.
中国宫廷宗庙祭祀礼乐可以演示出“阴”“阳”力量的交替,对应阵势中,“阳”如何表现,()
5.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出自以下哪本书?()
6.
名、言、事、礼乐、刑罚、民,是孔子对正名的正向阐释。()
7.
《乐府杂录》是唐段安节撰写的,是研究唐代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百戏的专门论著。
8.
庄子认为礼乐如绳索般束缚了人的自然本性,把人异化为非人,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9.
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宫廷音乐的繁荣,冶金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乐律理论的产生。
10.
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宫廷音乐的繁荣,冶金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理论的产生。
11.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中的“杏坛”指的是()。
12.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13.
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礼乐文明综合了殷商以来的习惯,把它提升起来,表达一种社会的精神理念,强调和谐、谦让,提倡干净。()
14.
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礼乐文明是一种尊重人情的文化体系。()
15.
关于礼乐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有()。
16.
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儒家教化论诞生在礼乐文明背景下,而礼乐文明强调的正是品德的熏陶和教化。()
17.
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礼乐是提倡锦标主义的。()
18.
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19.
礼乐文化包括以下的那些内容来源()
20.
夏商是特别重视礼乐的朝代。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