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针灸
针灸
1.
王执中提出了“针灸药三者,相须为用,择善而从”的观点。
2.
《针灸资生经》中记载的施灸顺序当是“先阴后阳、先上后下”。
3.
针灸双向性调节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受机体功能状态影响。
4.
针灸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但如果操作手法熟练,也能超出生理调节范围发挥作用。
5.
针灸的调节能力必须依赖于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潜在的机能储备。
6.
针灸效应产生的时间规律,一般在第一次针灸过程中表现出来,在之后多次针灸中针灸效应一般不呈现这种起落消长的规律趋势。
7.
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灸效应开始出现之间的过程,称为。
8.
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是的主要原因。
9.
潜伏期后针灸效应上升到高峰水平,这段时间为针灸效应的。
10.
针灸作用的时效过程,用直角坐标图来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分为()
11.
针灸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机能状态、穴位因素、刺激因素、时间因素等
12.
个体生理特征即个体差异,与个人年龄、性别、体质、种族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它决定了在接受针灸刺激时,不同个体对针灸的反应也不同。
13.
同一靶器官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可呈现不同的针灸效应。
14.
针灸迟发性反应与神关系密切。
15.
针灸刺激可诱发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并且高温带与针感的强度有明显的关系,针感强者,高温带也比较明显。()
16.
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往往通过激发或诱导机体固有的调节系统,使失调、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这就决定了针灸作用的基本方式是调节,有其自身特点。
17.
实验针灸学是针灸学术理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分化出的一个新学科领域。它将与临床医学结合进入经典实验医学发展的新阶段,这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8.
五行通常也用来指导针灸取穴,针灸取穴的位置是固定的,四季不变。()
19.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20.
目前人们认为玉锥形器是用于针灸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