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器物
器物
1.
半坡文化有早到晚器物变化最明显的是()。
2.
绘图时,左半部分绘器物外表纹饰,右半部绘制器物内壁剖视图。
3.
器物的结构,常分为容器和非容器两类。
4.
文化遗产的提出,使文物研究重点从研究器物形态向研究器物价值转化,侧重对物的文化研究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5.
下列关于器物部位的变化正确的是()
6.
考古学的分类通常有两个范畴:一个是基于器物的形态,一个是基于器物的功能。
7.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和器物的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8.
()早期和陶瓷一样充当观赏器物,但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成为科学仪器的主角。
9.
将适量釉浆倒入器物内,然后旋转晃动器物,使釉浆均匀地附着在器物的内壁上,然后将多余釉浆倒出的施釉方法是()
10.
器物装匣前的一道程序,即将器物足端上的釉用刀(竹或铁刀)刮去。是()
11.
以下属于战国晚期小型秦墓常见的随葬器物的有:()
12.
在文化-政治心理阶段,由于种种政治的、理性的限制,器物的造型和纹饰要合乎社会规范和()。
13.
物品、器物等不属于文化,体现在器物上的理念和价值观才属于文化。()
14.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和器物的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15.
红木文化,以红木为载体,利用红木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创作了红木器物,既有物质形式的,也有行为方面的,属于物质层面的是()。
16.
()说:“一个民族的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17.
3D打印技术只能打印出体量比较小的器物。
18.
破损的陶质文物在拼对、粘接完成后,不需要评估器物的稳定性,可以直接进行补配。
19.
破损的陶质文物在拼对、粘接完成后,文物保护工作者不需要评估器物的稳定性,可以直接开展后续的陶质文物补配工作。
20.
红铜与青铜相比,硬度更小,不容易浇筑出大型器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