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君臣
君臣
1.
《资治通鉴》曾被称为“历代君臣事迹”,还有哪本书曾经在《资治通鉴》成书之前被称为“历代君臣事迹”?
2.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的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
3.
与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无关的是()
4.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5.
晏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和”()
6.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④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①②③④
7.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至()。
8.
克勤与克俭是主体作为与节约的价值观,是君臣的言行底线原则。()
9.
孟子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说明中华传统美德非常重视()
10.
孟子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说明中华传统美德非常重视()。
11.
首先提出君臣佐使理论的是()
12.
发生在蜀地、被陈寿赞美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的君臣双方是()。
13.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14.
“君臣上下一日百战”的意思是说?
15.
中国诗歌历来重视政治寓托。()首开借男女关系隐喻君臣遇合的传统。
16.
首先提出君臣佐使理论的是《黄帝内经》。()
17.
传统文化中五伦关系是指父子、君臣、弟兄、夫妇、朋友关系。()
18.
君臣佐使什么意思?君臣佐使怎么读?
19.
君臣至则无恙 (打一成语)
20.
与后世武士相比,春秋武士在战场上不忘君臣之礼和言语风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