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审美
审美
1.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2.
金圣叹认为,在小说中,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3.
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
4.
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5.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6.
(),是一种再创作的意识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认知的审美过程。
7.
文化蕴含着人类的思想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是一-个国家、-个民族的灵魂。
8.
()是教师指导幼儿有目的地感知、欣赏周围生活中、大自然中、美术作品中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以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审美体验、积累初步审美经验的方法,是观察和欣赏的结合。
9.
作为审美创造的文学创造,其主客体关系的特征表现为()
10.
人进行审美感知的主要器官只有视觉。()
11.
审美活动的发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
12.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
13.
在早期儿童音乐发展的三阶段中,2-7岁儿童处在符号运用阶段,审美形式感逐渐形成。
14.
()认为审美活动不是“比量”
15.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戏剧形式都起源于希腊
16.
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
17.
在建筑审美中,建筑形象的对比表现在以下方面:
18.
建筑的审美性是通过来体现的。
19.
无论是功能还是审美,不具有可替代性的文化资源时刻都有被遗忘的危险。
20.
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各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审美趣味。
1
2
3
4
5
6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