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新疆地区
新疆地区
1.
五代宋辽金四期,大批游牧民族的迁入和定居,为传统农业区提供了()。受中原地区生产技术的影响,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呈普遍增长的趋势。
2.
(),喀喇汗王朝统治者将伊斯兰教传入了新疆地区。
3.
五代宋辽金时期,在新疆地区活动的主要民族有()、()、样磨、汉、(),还有大批的契丹人等
4.
五代宋辽金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商业发展。西域各政权都以朝贡为契机,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进一步密切了各民族间的友好联系,丰富了新疆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北宋时期,于阗使者所带的主要是玉器、药材、棉织品、玻璃制品和胡棉等,从中原
5.
民国时期,新疆地区依旧延续了以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受“泛伊斯兰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出现过短暂的紧张局面,但并没有改变新疆多种宗教和谐共处、交融共存的主流。
6.
清朝时期,新疆地区逐渐形成了()个主要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达到新高度。
7.
为巩固西北边陲,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设立()。是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总揽各项军政事务。
8.
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废除原有军府制,在新疆地区建省,取名"新疆",意为“故土新归”,()为首任巡抚,魏光焘为首任布政使,省城定在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
9.
新疆建省以后,布政使王树枏编撰了第一部全省通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全面记载了清代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地理、物产等各个方面。
10.
清朝统一新疆地区后,为巩固统一、改变天山以北人烟稀少的局面,清政府实行()与()并行的政策,从全国陆续迁徙汉、满、察哈尔蒙古、锡伯、索伦、回等民族到新疆地区驻防屯垦。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已具有很强的互补、互利性,形成了有机整体。比如,龟兹除使用中原货币外,还有自铸货币--圆形方孔龟兹五铢钱,因钱币的正面和背面或者有龟兹文,或者有汉文“五铢(朱)”,或同时有这两种文字,因此被称为()或()。这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的()发展已进入鼎盛阶段,与原有的祆教、萨满教及新传入的道教,和谐共存,各种宗教相互借鉴交融。中原地区与新疆地区佛教之间的交流频繁,佛教中国化趋势日渐凸显。道教传入新疆地区,带来了新的因素,新疆地区以()、()进一步发展。
13.
327年,前凉在高昌设置高昌郡,下辖田地等县,这是中原的郡县制度第一次在新疆地区出现。
14.
佛教最初传入新疆地区时,其佛与菩萨的形象还有深目高鼻的“胡貌”,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形象已经转变为中原地区人们的外貌特征。
15.
晋南北朝时期,在新疆地区儒家经典大量传入,儒家“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成为主导思想,儒家文化与其他各种文化交流互通,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图景。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方式。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引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包括水稻等农作物品种。水稻原产于长江流域,新疆地区本无这种物种。稻种及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新疆地区后,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18.
1924年迪化成立()学校,这是当时新疆的最高学府,入学学生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和锡伯族等,课程包括俄文、刑法、宪法、国际法、世界语等。该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疆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
19.
2、“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紧紧围绕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主脉,着眼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内在联系,分七章讲述了从()到()的新疆地区历史。
20.
2、通过《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以及新疆地区历史,深刻理解(),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