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主要是指()。
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后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
下列会议中,明确提出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是()。
4.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之一是()。
5.
1936年5月,金日成创建了朝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祖国光复会,这是朝鲜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6.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基础。
7.
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8.
1935年12月,党召开了(),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9.
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10.
国共的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形成的标志是()
11.
1935年12月,党召开了著名的(),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2.
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是()。
13.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4.
抗日战争时期,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和()。
15.
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为了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的策略方针。
16.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策略任务的会议是()。
17.
1935年12月,党召开了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
18.
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所需要的条件包括:()。
19.
党倡导、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20.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