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篡改
篡改
1.
()不容易被篡改和假造和伪造。
2.
信息在存储中不被篡改和破坏,以及在传输过程中收到的信息和源发送信息的一致性是信息的()。
3.
数字摘要技术用于证明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主要用于防止原文被篡改。
4.
数据库备份文件必须由专人管理,防止被内部人篡改或复制。
5.
计算机商务交易安全的内容不包括窃取信息、篡改信息、假冒和恶意破坏。
6.
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被篡改的风险,为解决这一安全隐患,通常采用的安全防护技术是()
7.
篡改是破坏了数据的()。
8.
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的技术特征,主要是由()技术奠定的。
9.
网银系统一次转账操作过程中发生了转账金额被非法篡改的事件,这破坏了信息安全的()属性。
10.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11.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是密码技术,其数据可被篡改。
12.
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图像记录应能显示(),并具有防篡改功能。
13.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散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14.
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15.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16.
数字签名的作用是防止篡改、伪装和否认。
17.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选出选项中对的即可)。
18.
在研究报告和论文中,不能伪造、篡改原始数据或隐瞒相关信息。
19.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20.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适度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