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外周血
外周血
1.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用的分层液是
2.
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
3.
外周血片观察结果中,最支持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是:()
4.
慢性消化道出血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外周血相差别是()
5.
由于无骨髓-血屏障,髓外造血可导致外周血出现较多的何种细胞()
6.
外周血Hb减少比RBC数减少更为显著的贫血是()
7.
一般恶性疟患者的外周血中不能查到()
8.
外周血涂片上见不到幼稚细胞的疾病是()
9.
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的外周血改变的是()
10.
男性,26岁,发热2周,外周血白细胞35×L,中性粒细胞0.8,杆状0.1,肝.脾.淋巴结无肿大,NAP增高。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11.
NK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为()
12.
中性粒细胞产生很快,存活2-3天,约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
13.
成年女性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
14.
10小时新生儿的外周血WBC22×10~9L,N65%,L35%,幼稚粒细胞偶见,该血象的意义为()
15.
8个月婴儿,外周血白细胞数10×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8,单核细胞0.02,下列哪项描述正确的()
16.
缺铁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涂片的特征是()
17.
恶性疟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见()
18.
寄生在人体血管内,一般不取外周血作病原学诊断的寄生虫是()
19.
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20.
患者,男,18岁。因发热半月伴腹泻3天入院。查体:皮肤可见散在荨麻疹,肝肋下未及,脾肋缘下刚触及。外周血:WBC13×109L,中性粒细胞占40%,嗜酸性粒细胞占60%。肝功能检查示ALT56UL、AST40UL。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的是()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