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
1.
敌后军民广泛、灵活、巧妙地开展()等群众性游击战争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
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后,()带领留下的红军在江西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3.
1928年,毛泽东、朱德在红军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对井网山根据地的进攻中,概括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即()的十六字诀。
4.
红军长征开始后,留在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在()率领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5.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军事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转变,就是由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争转变。()
6.
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在()会议中作出在井冈山周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决策。
7.
1928年的龙源口战斗是毛泽东同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成功运用。()
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领导南方游击战争的是()。
9.
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并不具有战略地位。
10.
对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11.
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12.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13.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
14.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
15.
洛川会议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16.
下列不属于毛泽东总结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是()。
1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江西境内及周边游击区有()块。
18.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到,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其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1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领导南方游击战争的是:()
20.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论述了抗日战争要经历三个阶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