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气溶胶
气溶胶
1.
气溶胶状态的污染物包括()。
2.
可造成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有()
3.
气溶胶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药剂点燃和冷却降温两个过程,药剂点燃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4.
采集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时,可以采用()
5.
当潜在危险性气溶胶释放时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6.
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属于有害环境。
7.
吸入性气溶胶毒物作业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是()。
8.
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属于有害环境。
9.
减少微生物气溶胶产生的方法:
10.
大多数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是由气溶胶造成的。
11.
呈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12.
气溶胶传播的条件不是的()答案:
13.
实验过程中在进行容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的操作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或)其他物理防护设备。
14.
小明在针对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进行实验室,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15.
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是?
16.
移液是一项会产生潜在性气溶胶的实验操作过程,当实验中需要进行病原微生物或感染性液体的吸取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哪几点?
17.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18.
目前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已经比前工业化时代多出()以上。
19.
下列()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20.
遥感传感器入瞳处的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两部分:地面目标物的直接反射、大气成分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大气程辐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