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清政府
清政府
1.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2.
1861年,清政府为应对对外事务,成立()。
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等不平等条约。
4.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
5.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6.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借“国有”名义把铁路权利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很大程度上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7.
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仿效日本实行三权分立的方案。()
8.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9.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0.
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等为担保的。
11.
1842年,清政府代表()被迫在英军舰上与之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2.
1840年到1911年之间,清政府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中国()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上找不到一个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
13.
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八国及比、荷、西签订《》,代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15.
你判断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16.
甲午战争让清政府洋务派苦心经营三十年的强国梦碎。
17.
()的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8.
清政府对闽台经贸实行特殊管理,1684年,清政府开通台湾凤山县安平镇鹿耳门与()间的单口对渡,这是一种具有严格限制的区域性贸易政策。随着历史的推移,经历了从单口对渡到双口对渡一直到() 的变化。
19.
清政府创设船政最直接的因素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面对的严峻的外部军事压力。
20.
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在江南机器制造局附设()学堂,这是当时江苏省所办的第一所新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