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1.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胜利会师于()
2.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3.
1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标志着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吴起镇不仅由此成为了党中央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奠基大西北、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4.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实行()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5.
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试图夺取最高领导权。
6.
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7.
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8.
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反“围剿”胜利的有:()
9.
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从而为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这块根据地是:()
10.
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坚持实行的方针,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1.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这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12.
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3.
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坚持实行()的方针,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4.
1936年1月2日,红一方面军部队攻占会宁城,控制西兰大道一段,这为什么创造了条件?()
15.
1936年1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16.
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1936年2月至5月,红一方面军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了()。
17.
1934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亦称红一方面军)被迫从()撤离,开始长征。
18.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过几座大雪山,到达(),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9.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主力攻打乐安、永丰、宜黄等战斗,未能完成预定的计划。临时中央提出分离作战方针,把红一方面军一分为二,从两个不同方向出击敌人。分割成两部分的红军部队,史称()军。
20.
“长征”因为“红一方面军”的行程约为多少里而有了另一个称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