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茅盾
茅盾
1.
被茅盾评价为“运用章回体而能弃恶扬善,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是中国观代文学史上重要的通俗小说家()。
2.
茅盾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率先对中国资产阶级和具有现伐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及社会背景进行大规模描写的作品,也是“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
3.
茅盾曾说过:“‘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是第一人。”
4.
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的作品是()。
5.
茅盾的《脱险杂记》、杨绛的《干校六记》是()。
6.
茅盾的“《蚀》三部曲”不包括()。
7.
茅盾的《()》开创了“社会剖析”小说创作模式。
8.
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茅盾的作品?()
9.
以下哪位作家层高度评价茅盾的小说《子夜》,并发表文章《和国货年》。()
10.
东江游击队在香港秘密大营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大营救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
11.
茅盾创造了民族资本家和()两种人物系列。
12.
茅盾小说反映了我国从()、五四一直到抗战时期的社会图景,因此茅盾小说被称为“中国20世纪上半段的编年史”。
13.
茅盾深受()和()两位作家的影响,擅于描写大场面、大题材和广阔的社会图景。
14.
著名作家“茅盾“的本名叫什么?
15.
社会剖析是茅盾的强项,因此茅盾的小说可以当做社会史来读,完全缺乏想象力。()
16.
茅盾被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17.
社会剖析是茅盾的强项,因此茅盾的小说可以当做社会史来读,完全缺乏想象力。()。
18.
笔名为“茅盾”的作家是谁?()
19.
叶紫的代表作《丰收》和茅盾的《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样以“丰收成灾”为主题,但突出文化观念的矛盾与对立,同时着力描写农村中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以及老一代农民云普叔的最后觉醒并支持儿子立秋的反抗斗争。
20.
1932年,华汉的长篇小说《地泉》(《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重版,瞿秋白、郑伯奇、茅盾、钱杏邨,以及作者本人分别作序,对普罗小说的“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提出了批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