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犯罪人
犯罪人
1.
()是指犯罪人内心反复权衡作案与否的利弊,以进行犯罪取舍的过程。
2.
()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
3.
犯罪人在犯罪动机冲突过程中,主要考虑两大因素:犯罪()和犯罪()。
4.
()是指犯罪人没有意识到的犯罪动机。
5.
犯罪动机是指激起犯罪人实施()达到()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
6.
犯罪人没有清楚意识到的犯罪动机被称为()。
7.
以下类型的犯罪人中,可能是因为杏仁核结构功能受损的是()
8.
()用实证的方法对大量囚犯进行研究,提出“天生犯罪人”。
9.
有学者提出,犯罪行为是根据()的原理习得,犯罪人的直接经验是获得推动实施犯罪的根源。
10.
个体犯罪现象是指具体的犯罪人,存在以下三个特征
11.
1876年实证犯罪学派的创始人龙勃罗梭的著作《犯罪人论》问世,该著作是龙勃罗梭在对帕维亚监狱在押的()名人犯的生理和心理指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
12.
犯罪学的鼻祖龙勃罗梭认为针对遗传性犯罪人要采取()措施
13.
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加罗法洛认为精神错乱犯罪人属于极端犯罪人中的例外,对他们处罚措施为
14.
龙勃罗梭在其著作《犯罪人论》中将犯罪人分为以下三种
15.
龙勃罗梭在其著作《犯罪人论》中,对天生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了描述,以下哪些属于龙勃罗梭对天生犯罪人的描述
16.
实证犯罪学的创始人、犯罪学的鼻祖龙勃罗梭针对偶发性犯罪人和情感性犯罪人要采取以下()刑罚替代措施
17.
实证犯罪学的创始人、犯罪学的鼻祖龙勃罗梭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理论。他认为:由于“天生犯罪人”迟早要犯罪,就应该在他们犯罪实施之前采取保安处分,有三种处置方法可供选择,分别是
18.
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加罗法洛对自然犯作了犯罪人类型的划分,把自然犯罪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9.
19世纪后期德国著名的犯罪社会学家李斯特继承了社会防卫的思想,主张应当视犯罪人的()或()不同对之进行分类
20.
1876年实证犯罪学派的创始人龙勃罗梭的著作《天生犯罪人》问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