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视点
视点
1.
视线高等于后视点读数+()
2.
当正六面体处在视点的前上方或前下方时即45°透视,两点透视可见到()。
3.
景观表现中透视点大多高于人的一般视点高度,以()为宜,因为此种透视点能充分地反映景观中各种累物前后之间的关系,但又不是十分脱离人的习惯视点。
4.
水准测量时,仪器视线高等于()+后视点读数。
5.
水准测量中,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45.382m,后视读数为1.202m,前视读数为1.302m,则B点的高程是()m。
6.
在恒星视向速度的测量中,当光谱线红移时,这表明恒星朝着远离视点的方向运动。()
7.
视点构图需要我们根据要表达的场景内容把握画面中的视距离、和视角。
8.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A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m。
9.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B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m。
10.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来摄取所需的景象。
11.
偏角法测设圆曲线,选择()作为后视点。
12.
输入后视点坐标后的操作是:()。
13.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
14.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B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m。
15.
游人视点在不移动的情况下,观赏静态风景画面所需的空间被称为?
16.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17.
水准测量完成后视点观测时发现圆水准气泡有少许偏移,必须调节脚螺旋待气泡剧中后方可测量前视点。
18.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22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737,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19.
设计视点的高低与地面起坡大小的关系是()
20.
摄像机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换视点、改变画面的空间格局,并以连续的、不中断的记录方式展现的这个完整统一的直观空间,就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