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柏拉图
柏拉图
1.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变化的。()
2.
柏拉图认为艺术摹仿的是个别的事物,所以距离真实很遥远。()
3.
黑格尔指出世界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4.
“第二常规”的思想根源实际上来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这部著作中,柏拉图就曾提出()。也就是说,在音乐、节奏和歌词的关系中,歌词应是第一位的。按照朱里奥·蒙特威尔第的说法,这种自古希腊的柏拉图之后就已丧失的原则,直到()才被重新发现。最初发现它的
5.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
QC七大手法是指层别法﹑查检表﹑散布图﹑特性要因图﹑直方图﹑柏拉图﹑管制图。()
7.
柏拉图的学园在西方开创了()的传统,是希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8.
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
9.
在认识论方面,柏拉图提出,“学习即()”。
10.
柏拉图认为,教育把人们分类挑选到最适当的行业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挑选出未来的统治者,这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11.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是立国之本的人。
12.
柏拉图一词的意思是:
13.
柏拉图创办的学园开设的最高课程是:
14.
柏拉图创建的“理想国”中的三类人不包括:
15.
相对柏拉图而言,亚里士多德更加强调手工业的重要性及手工业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16.
下面关于艺术的定义,属于柏拉图的观点的是()
17.
下列作品属于柏拉图的是()
18.
雪莱是一个新柏拉图主义者。
19.
柏拉图最著名的作品是()。划分了三个阶层。
20.
柏拉图从国家组织原理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健全的国家应由三个阶层组成。第三个阶层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