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题库
→
标签
→
农业
农业
1.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并流传下来的,用来指导他们的生产。古时候农业很不发达,农民靠天吃饭,所以农业谚语还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请问下列古今农谚中,出现最早的是:()
2.
当农业受灾,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
3.
中国的传统风俗都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一些生活规律。
4.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民主党派发挥智力优势,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这一来自民主党派的建议获得了中共中央的充
5.
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
6.
1956年我国农业遇到严重灾害,但农业生产依然取得很大成绩,其根本原因是()。
7.
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占用农业用地征收耕地占用税。
8.
针对部分农业落后的非洲国家,中国派出农业和电力方面的专家,前往当地开展指导。()
9.
() 的开发规划应遵循大农业观点,避免单一农业原则。
10.
在农业用地区内,鼓励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
11.
国家采取措施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12.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13.
乡镇政府可以强制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加农业保险。
14.
5.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
15.
农用物资简称农资,一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 )
16.
4.面向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安全主动权,是实现更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17.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当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 )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18.
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农业、农村为小城镇建设提供( )。
19.
1955年下半年,中国农村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因为农业已经开始走上了大规模机械化道路。
20.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既是农业生产的()问题,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上一页
1 ...
3
4
5
6
7
8
9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