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标签: 造像
以下是与 "造像" 标签相关的所有文章。
- 巴中、历史上曾是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必经之处,在()时期非常繁荣。南来北往的人在此开窟造像、装彩题词,留下了精美的石刻艺术珍品。这些生动的造像、精彩的描绘、美妙的装饰,构成了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巴中石窟。
- 麦积山岩壁间佛龛密布、造像万千,其造像精美绝伦,内涵博大丰富,使无数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和海内外游客为之赞叹和倾倒。此外,麦积山及周围的自然景色也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作。“麦积烟雨”便是秦州八景之首,享有极高的赞誉。
- 麦积山石窟多数洞窟都是一般民众所开的小型洞窟,雕塑和壁画风格都有明显的世俗化的倾向,和雍容华贵、气质典雅的皇家造像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佛教造像文化,这也是区别于其它石窟的重要特征之一。
- 据统计,龙门石窟现存2100多个窟中,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造像题记三干六百种左右。不过.由于自然风化塌毁和人为的破坏.很难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目。
- 由敦煌到永靖炳灵寺,东延伸至天水麦积山,其早期造像,壁画的题材、风格完全是相同的,包括云冈早期的第16-20窟,7和8窟,造像的题材与风格与河西、天水等地区早期造型风格是相同的,说明石窟艺术是沿着()的路线发展的。
- 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96窟的初唐造像和130窟盛唐造像的南北二大佛。前者高33米,后者高26米。
- 宋代,特别是北宋,石窟艺术体现更多的是释、道、儒三教的结合,特别能体现的就是大足石门山石刻艺术,除佛教造像外,还创造了释、道、儒联合造像和单独的道教造像(大足龙岗山与宝顶山)。
- 《云阳伯郑长酞为亡父母等造像记》布局上重心平稳,浑厚雄健
- 大足石刻中的南山石刻主要以()造像为主。
- 《宗教事务条例》对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做了规范,其修建主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