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这定义指的是()。
未来题库
→
百科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这定义指的是()。
A.抢劫
B.诈骗(正确答案)
C.盗窃
Tags:
公私
财物
虚构
猜你喜欢
1.
在新公共行政学者们看来,政治—行政分离只是一种理论虚构,在现实的政治与行政运行中行政体系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
2.
陶渊明虚构的以寄托其社会理想的散文是()。
3.
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决定被变更,没收、追缴财物错误的,应当依法予以()。
4.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5.
甲(17周岁)因盗窃他人价值3万元财物被起诉,经审理查明,甲在15周岁时还曾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达到5万元。对甲的行为应()。
6.
金圣叹认为,在小说中,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7.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将大,构成()罪。
8.
为了使自己的简历跟好看更有说服力,可以在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适当虚构,增加一些自己没有取得的成绩。
9.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