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到合资公司工作,公司每月发放工资,但双方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公司没有给王某办理各种社会保险。2012年3月到7月间,李某患心肌梗塞住院治疗及出院后化验、买药共使用医疗费近6万元。在医疗期间,公司按月给他发工资。李某于2013年6月上班后,多次要求公司
李某到合资公司工作,公司每月发放工资,但双方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公司没有给王某办理各种社会保险。2012年3月到7月间,李某患心肌梗塞住院治疗及出院后化验、买药共使用医疗费近6万元。在医疗期间,公司按月给他发工资。李某于2013年6月上班后,多次要求公司为他报销医疗费用,但公司以发放的工资已包含医疗费用为由予以拒绝。请问:(1)该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答题要点:(1)不符合。(2)因为社会保险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李某所在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为员工缴纳医疗统筹费用。李某应聘到公司工作,双方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经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公司应该为其办理医疗保险。(3)社会保险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评分标准:每点意思接近即可给满分,此外可根据学生发挥酌情给分。31.列举至少三种常用的社会救助标准计算方法,并论述各自的概念和特点。答题要点:(1)市场菜篮子法,又称预算约束法。预算标准法(BudgetStandard)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社会认定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预算标准法的优点有:直观明了,通俗易懂,而且可以罗列得很详尽细致,便于公众参与提出意见;能够保证受助者最起码的需要。但是,预算标准法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谁来定义“必需品”,是专家、管理者,还是民众?如何确定“必需品”的内容?“必需品”清单究竟要添加多少内容才够?如何将必需品转化为价格成本?事实上,确定生活必需品或者说最低生活标准是很困难的,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人群对于“最低”或“必需品”的理解完全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需品的内容也在变。另外,预算标准法计算得到的初始贫困线往往偏低。(答出任一优点、缺点可给2分)(2)收入比例法。比例法有两种形式:一是收入等份比例法。这种方法首先把居民按收入多少分成几个(通常是5个或10个)等份,并确定总人口中贫困人口所占比重(通常为5%或10%),得到最低收入家庭贫困线。二是平均收入比例法。这种方法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定比例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亦即最低生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收入比例法有以下优点:贫困标准简单明了,只要知道社会平均收入或社会中位收入,乘以50%或60%,就可以求得贫困线。收入比例贫困标准可以使受助者得到的救助金额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收入同步增长,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简单易行,并且反映了一定的相对贫困与地区差异。关于收入比例贫困标准也一直存在以下争议:因为收入比例贫困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和贫困状况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机械地套用其既定的比例,就会脱离实际,对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带来不利影响。收入比例法只考虑到收入水平而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具体需求,所以只是粗略的估计贫困状态,计算的贫困线是不准确的。(答出任一优点、缺点可给2分)(3)恩格尔系数法。恩格尔系数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用于分析特定国家或地区民众生活水平和贫困程度的指标之一。恩格尔系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民众总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等基本生活支出的比重越高,相应的民众边际消费倾向特别是基本生活边际消费倾向很高,因而用于其他结构提升型消费或投资领域的比重越低,因此一定程度上反映为民众的生活水平越低,反之则说明越高。恩格尔系数法(Engle’sRatioMethod)根据满足生活需求最低营养摄取标准确定食品消费项目和数量,计算出饮食费用,用它除以计算期最低收入水平组的恩格尔系数,即可得到贫困线。食品的基本消费额可以根据生活必需的食品和项目及最低需求量来测定,也可根据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来进行测定。恩格尔系数法有以下优点:方法简便易行;可以用代表一般市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来求得社会救助受助者的消费水平。其缺点是要求恩格尔系数比较稳定。由于受到价格、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较大,易受主观判断影响,且反映的贫困过于绝对。另外,恩格尔系数法把基本生活消费局限为食物消费,忽略构成基本生活因素的衣、住、行、医等,过于偏颇。(答出任一优点、缺点可给2分)(4)生活形态法。生活形态法(LifeStyleMethod)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夺指标”,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计算出“贫困门槛”,从而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然后再来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以及消费和收入来求出贫困线。生活形态法的优点是:生活形态法沟通和融合了主观和客观,从社会大众的主观评价中得出客观存在的贫困家庭的生活形态(包括生活方式、消费类型等),使贫困的定义和度量不再被静态地看成是特定人群的特有现象;生活形态法使贫困的定义和度量不再局限于“生活必需品”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而是扩大到与此相关的不同领域,不但涵盖了物质方面,也包括了社会方面的需求;使定义和度量贫困的考虑趋于多元化,避免了以偏盖全。通过生活形态的调查还可以扩大整个社会对贫困认识的视角,从而为解决包含相对静态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内的、动态的相对贫困问题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关于生活形态法也一直存在以下争议:生活形态法的“客观的社会观察”受到质疑,在具体的调查中,因为生活方式比较抽象,虽然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但要被调查者清楚地、具体地表达出来却并不容易。虽然生活方式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收入或拥有资源的多少,但生活方式与收入或资源有没有直接的联系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有一些人的生活习惯并不会随收入的增减而发生变化。(答出任一优点、缺点可给2分)(5)马丁法。马丁法(MartinMethod)由世界银行专家马丁·瑞沃林(MartinRavallion)等人提出。这一方法要求在确定基本食品支出的基础上,通过有关统计资料建立总支出与食品支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而计算出贫困线。马丁提出计算两条贫困线:一条是“低的”贫困线,即食品贫困线加上最基本的非食品必需品支出;一条是“高的”贫困线,是那些达到食物线的一般住户的支出。食品线往往以人体最低热量支出为基础,将热量转化为食品,再根据这些食品的价格计算贫困线。非食品线的计算存在很大争议,因为很难确定一个公认的贫困标准。马丁法计算了高低两条非食品线,以适应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马丁法虽然已经涵盖了绝对与相对两条贫困线,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对于哪一条算低贫困线,哪一条算高贫困线很难达成一致看法,而且如何来确定这部分刚达到所谓食物线的人是比较困难的。(答出任一优点、缺点可给2分)(6)一天1美元法。1990年,世界银行为了比较各国的贫困状况,对36个有贫困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贫困标准进行了研究,发现12个最贫困国家的贫困标准集中在275-370美元之间。因此,世界银行在1990年采用了370美元作为衡量各国贫困状况的国际通用标准。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每年370美元的高贫困线很快被简化成“1天1美元”($1aday)的贫困标准。“1天1美元”标准是一条非常典型的绝对贫困线,主要用于各国的贫困比较。其优点是:贫困标准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比较不同国家的贫困现状,广泛应用于不发达国家的贫困研究。其不足是:由于购买力完全不同,1天1美元的标准很难真实地反映不同国家的贫困现状,即使经过PPP(购买力平价)处理的贫困线,也会因为各个国家的消费习惯不同而产生扭曲。事实上,国际贫困线主要用于贫困比较(统计功能),而较少用作社会救助标准。(答出任一优点、缺点可给2分)评分标准:每点意思接近即可给满分,概念占3分,答出任一优点、缺点可给2分,只要答出任何三种社会救助标准计算方法即可得满分,此外可根据学生发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