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单位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单位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尤其是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走向的改革以来,单位制度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单位与成员经济关系的变化。这构成了单位制度变迁的基础。计划体制下的单位对于其成员是一种全面承包的关系,即单位为其成员几乎提供了经济所需的各个方面。而作为一种社会交换,单位成员也将个人的权利全面让渡给了单位。市场转型以后,单位内部的非市场机制受到重大冲击,单位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由流动资源,单位成员自由流动的空间也不断扩大。第二,单位从对人的全方位控制,逐步转变为只是对人们职业活动的控制。市场转型前,中国的单位不仅是人们职业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人们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场所。单位已经侵入了其成员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转型以后,单位内的关系逐渐由初级关系转为次级关系,单位逐步向单一的就业场所转化,单位的许多功能逐渐社会化,尤其是社区组织正在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社会管理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城市人口正在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第三,单位从涵盖城市中的大部分人口变为仅能涵盖城市中的部分人口,原来被单位所容纳的一批成员被甩了出去,这些成员包括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新增失业人口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单位制度尽管发生了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但它并没有马上解体。事实上,单位制度的变迁中同时出现了弱化和强化的两种倾向。所谓弱化,是指单位在市场的冲击下,其内控力越来越弱了。所谓强化,是指由于单位有了更为明显的独立经济利益,单位为自身向国家争利益的现象更突出了,而单位成员尽管在政治上对单位的依附大大降低了,但在经济上对单位的依附反而加深了。当人们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得通过单位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就只有以自己对单位的服从来交换所需要的那些资源。尽管市场改革强化了国家与单位、单位与个人之间依赖关系的双向性质,但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占优势的一方仍然是国家和单位。单位在未来进一步的市场改革中是否会演化为纯粹的职业组织,还有待观察和分析。(1分